國際油價的變化影響著世界經濟的走勢,油價的一再下跌同時預示新的領域,比如煤化工行業的興起,同時也提示配套設備比如凸輪轉子泵的供貨廠家轉變思路,時刻關注國際能源走勢新聞,預判市場發展方向,不斷創新,保持品牌產品的市場競爭力。
我們從2015年的變化中可以預判到2016年將要面對的危機,2015年的變化可以總結為兩方面:
一方面,石化行業產能利用出現新的變化
2015年我國煉油產能達7.97億噸/年,同比增長5.4%;一次加工量5.22億噸,同比增長3.8%;平均產能利用率為65.5%,比上年下降1個百分點。
部分基礎化工原料產能出現負增長,化肥、純堿等出口量顯著增加,產能利用率明顯回升;低油價導致煤化工產能利用率和效益明顯下降,煤化工整體競爭力嚴重削弱,產能利用率和效益大幅下滑。
另一方面:化工新材料結構性過剩也有所擴大
除部分高端產品生產尚屬空白外,氟硅材料、聚氨酯原料、高性能纖維等領域產能快速增長,“十二五”期間達到階段性頂峰。TDI、MDI等聚氨酯原料的國內市場在幾年內由不足轉向過剩,2015年TDI、MDI產能利用率水平比2014年分別下降10.6和9.6個百分點。氟硅材料也表現出不同程度的產能過剩,企業處于虧損邊緣。同時,由于產品質量和價格與國外相比存在較大差距,聚甲醛、碳纖維等則呈現一邊大量進口、一邊國內裝置開工嚴重不足的現象,2015年聚甲醛產能利用率不足5成,碳纖維不足3成。
由此,可以看出2015年行業的副產品有向上的趨勢。那么,2016年給予行業的預警有哪些?
預警一:產能過剩同時需求放緩
預計2016年石化產品供需增速進一步減慢,產能過剩與需求放緩的博弈還將持續,純堿、磷銨、燒堿行業產能利用率有望進一步提升,煉油、煤化工等行業的產能利用率水平與2015年相當或繼續下降,產能過剩將愈發突出。《報告》預計,2016年我國新增煉油能力3000萬噸,淘汰落后產能3000萬噸,煉油能力維持在8億噸左右,產能超過需求1.2億噸。
預警二:石化市場利好利空因素交織,新的供需平衡正在重建
預計全年下游市場對大宗石化產品需求將繼續維持緩慢增長的態勢,供需矛盾不會發生根本性變化。除純堿、磷銨、燒堿、聚丙烯等行業產能利用率水平有望進一步提升外,煉油、現代煤化工、氮肥、合成橡膠、電石、PTA、聚氨酯原料、有機硅甲基單體以及部分氟化工行業的產能利用率水平預計與2015年持平或繼續下降,產能過剩矛盾仍將十分突出。
因此,在低油價的形勢下,不斷開發石油石化副產品的應用,調整供需矛盾的問題顯得尤為重要,短期看,石油石化行業遠離了暴利時代,但是我們可以不斷提升產能利用水平,這需要提升科技研發水平:不僅是三桶油的科研水平,還有配套設備比如凸輪轉子泵產品的技術研發水平,在現代煤化工,煉油,油氣分離等技術應用上需求調整供需矛盾,提升行業利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