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五規劃中進一步提到國企改革,充分利用好國有資本。保持經濟活力。
把國有企業做大做強,特別是石化煉油企業,如何更好地解決產能過剩問題。青島羅德每天為您分享最新信息。
未來中國煉油工業既面臨中國新型城鎮化及經濟轉型升級帶來的巨大發展空間和機遇,又面臨著低油價、產能過剩問題及替代能源較快發展對油品市場的沖擊,同時面臨著資源和環境的雙重制約,以及亞太煉油能力總體過剩,外銷市場形勢不容樂觀、阻力加大的困難。
中國煉油工業將順應新常態的要求,調整結構,做好從過去的增量擴能為主轉向調整存量、做優增量并存的深度調整,繼續大力化解產能過剩。
“十三五”我國煉油工業的發展需特別關注以下幾個方面:
大力化解產能過剩
“十三五”期間,我國煉油能力增速較“十二五”期間將有所放慢但仍會保持一定增勢。根據目前各煉油企業在建、擬建及規劃的煉油項目及實際建設進度情況測算,預計2020 年國內原油一次加工能力超8億噸/年,預計有超1億噸/年的煉油能力擬推遲至“十四五”期間投產。
應清醒地認識到,根據我國國情,除非更多地增加成品油的出口外銷,否則8億多噸的煉油能力將可能是我國煉油工業規模的上限,未來能力增長的空間將少于過去的快速增長期。因此,我們必須加大力度調整優化壓縮煉能存量,果斷、堅決而又妥善地淘汰落后產能,真正有效地化解產能過剩。“十三五”期間,我國仍將本著選好項目、做精做好增量的原則,適當有控制地新建擴建一些有國際競爭力的現代化煉油項目。
低碳綠色發展全面行動
“十三五”期間,油品質量升級仍將是我國煉油工業轉型升級要做的一件大事。
節能減排、實現低碳綠色循環發展是煉油業必須面對的重要任務。“史上最嚴環保法”已于2015年初開始實施,企業減排任務加重。 “十三五”期間,中國煉油業將不斷加大節能減排技術和能量系統優化技術的研發利用,加強新技術、新設備的研發應用,淘汰落后工藝技術和產能,同時采用清潔化生產工藝,推進清潔生產、綠色生產,從生產過程、源頭上減少污染物排放。同時,車用汽柴油標準從國Ⅳ標準升至國Ⅴ標準,也將至少實現10%的氮氧化物減排,對保護環境、改善空氣質量具有重要意義。
替代能源發展大趨所勢
替代能源的革命性技術突破在給煉油業帶來重要補充的同時,將帶來較大的挑戰和創新發展路子的新選擇。
預計到2020年,我國水電、核電、太陽能等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比重將提升至15%,2030年可提高到20%。煉油工業應充分利用能源多元化、替代多元化的機遇,積極推進煉油、化工與其他相關產業的融合發展,加快產業鏈延伸,構建產業間的循環經濟產業鏈,走能源、資源多元化的發展之路。
全面配合“一帶一路”
建設“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簡稱“一帶一路”)是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偉大戰略構想,油氣合作是“一帶一路”建設的重中之重。
煉油業如何配合這一重大國家戰略,化解國內煉油能力過剩,加快煉油業走出去步伐值得深入思考。“一帶一路”涵蓋我國石油企業海外投資的多個合作區,涉及18個國家69個油氣合作項目。
總的說來,“一帶一路”國家發展戰略是我國煉油行業加快“走出去”步伐的良好機遇,有利于化解國內產能過剩、提升煉油行業生產經營效率,在互利共贏基礎上,促進“一帶一路”原油加工帶的建設,但也要注意防范可能的風險。
柴汽比下降對結構調整形成挑戰
未來五年,中國汽車特別是乘用車保有量的增長將繼續推動汽油需求的剛性增長;在城鎮化完成前,航煤需求還有較大的成長空間;柴油需求很可能進入階段性消費平臺期。
堅持創新驅動
原油品質結構和新常態下油品需求結構與品質要求未來均將有新的變化,給煉油業提出了繼續調整優化裝置工藝結構與組合、調整產品結構的更高要求。除新建大型煉油項目外,我國多數煉油企業是逐漸發展起來的,存在裝置系列多、單系列規模小、技術水平參差不齊、能耗較高、管理較為粗放等問題。這些因素制約了裝置技術水平及行業整體盈利能力的進一步提升。以上種種情況表明,我國煉油業仍需進一步深入進行結構調整。
盡管我國煉油技術水平不斷提高,部分煉廠已達到亞太的先進水平,與國外差距在縮小,但總體上與世界先進水平仍有一定差距。未來中國煉油工業將堅持創新驅動,根據國情和實際需要,著重開發應用與提升國際競爭力、更多更好生產清潔油品和高附加值產品、提高原油加工適應性、提質增效升級相關的適用工藝生產技術,著重開發節能減排低碳綠色適用工藝生產技術,完成世界規模煉油裝置工程技術的開發和應用,使之達到世界領先水平。
更多資訊案例!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關注青島羅德官方微信(羅德凸輪泵-qdroeder)